世上无难事:用兵之道

中国寓言 05-10

“兵者,诡道也。”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在其著作《孙子兵法》中所说的一句话,也是关于“用兵之道”的一种回答。而关于“用兵之道”,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,都有着一定的成语典故可以可供参考。下面,我们就来看看用兵之道的一些成语典故。

“以战止战”是《孙子兵法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。其中有一则典故就是“破釜沉舟”,古籍中也称“弃笔从戎”。据传战国时期,项羽领兵困守于垓下,粮草告急。为激发士气,项羽亲自下令“破釜沉舟”,焚毁船只以告士兵只有赢了这一场战役才能有希望生存,这也激励了士兵的斗志,最终赢得了战争。

“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”是《孙子兵法》中的又一重要原则,即利用敌人的不注意取得胜利。这一原则在古代军事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例如,汉代将领霍去病曾经带领部队出击西域小月氏时,采取“晝伏夜出”的战术,奇袭小月氏的营地,成功占领了小月氏的城池,使汉朝在西域地区打下了雄厚的基础。

除了“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”之外,“以小胜大”也是《孙子兵法》中的一个战略原则,即在对强敌的斗争中,要注重取得一些小胜利,从而消耗敌方的实力,为最后的胜利打下基础。 许多战争中都采用了这一原则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韩信的“十面埋伏”战术。公元前204年,韩信率领兵马6000余人,在于离石一带“兵虱山”布下十面埋伏,诱骗赵军猛攻,然后反击其阵后,轻松击败了赵军,拿下了这场战役的胜利。

围魏救赵”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的一大典故。史书记载,战国时期,赵国被韩、魏两国包围,面临灭顶之灾。当时,晋国劝说魏国返回,则魏国回兵,赵国获救。这里所体现的就是“用兵之道”的一种策略——“趁人之危,直捣黄龙”。

而在西方,也有着丰富的战争史典故。比如,罗马帝国时期的统帅恺撒曾经在多次战争中采用“分而治之”的战术,即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与战争,分裂成若干个小部分进行分别攻击,从而取得胜利。

此外,在中西方的历史上,还有大量的军事典故,如“鱼目混珠”、“狼狈为奸”、“强弩之末”、“倚马可待”、“以逸待劳”等,都成为了人们口头上常用的成语,反映出了历史上战争的一些真实面貌,同时,也成为了其它领域的比喻和运用。

虽然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愿意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中,但在现代领域内,“用兵之道”的精神与策略并没有失去其应有的地位。比如,现在的企业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如同古代战争一样,需要有着良好的战略和贴近实际的策略,才能将公司成功地推向市场的风口浪尖。

总之,用兵之道——那是一个博大精深、丰富多彩的领域。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,用兵之道不仅承载了我们民族的自豪和荣誉,更是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。现在,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典故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,同时,也能更好地认识到那些远古时代祖先们智慧的传承。

标签:

相关故事